
近期因疫情關係 , 也沒法亂跑,剛好又翻到這本書“原子習慣“,這本書大概在說替自已培養好習慣,變成每次習慣的事,習慣成自然,在書中提到一個有趣的觀點,還蠻吸引我,強化對自已身分認同,換個方式說也就是透過重複練習,無意識強化自已與練習相關身分認同。
好比我是攝影師,我就透過每天花固定時間在拍攝練習,也許在本身技巧上沒有實際太多進步,但是在透過每天不鍛練習,也是無意識強化自已對攝影師身份認同。
人一出身是沒有預設信念,而是的經過接觸經驗和平時所見所聞,產生的信念和看法,自已每個習慣也就是這樣養成。
當你每天都把床鋪整理好,也就無意識強化自已是「一個有條理的人」 這個身分認同 。
每天花一些看書閱讀,也是無意識強化自已是「一個有文藝的青年 」。
每天花時間練習畫畫,無意識強化自已是 「一個有創意的人」 。
當自已愈是重複某一行為,也就愈強化與那個行為相關的身分認同,所以說透過這種方式替自已培養個好習慣,好比健身的人,雖然現在疫情關係,大家都沒法上健身房或出門運動,健身人還是會在家找方式運動,保持自已體態。不會因疫情放棄健身,這也是“我是一個運動的人“的身分認同。 透過不斷練習,當自已反覆執行這些動作,對自已的自我形象也開始轉變。
另外一提identity 這個英文單字,中文是"身分"意思,是源自於拉丁文的 identidem,文字片面含意是"重複的存在"。
最近接觸到一個日本新生代年輕歌手ado,去年底才剛滿18歲,他的歌曲節奏都很洗腦,他小學六級差不多12歲就開始自學方式,在自己的衣櫥內的自製小小的錄音室完成作品,他音樂風格唱法都是靠自已摸索出來,在國中二年級開始投稿音樂作品,在網路上大家看到她一路努力結果,去年正式出到,在他的歌曲《うっせぇわ》在網路瞬間上爆紅,從13歲就立志花了超過5年時間,現在的成果大家都看到認同她。